当前位置:  首页 > 信用卡资讯

银保监发布风险提示:小心信用卡分期诱导!信用卡分期了还可以一次性还款吗

2022-03-24


POS机咨询微信号:pospay12       或QQ:506968290


pos机商城(http://www.pospay39.com/)讯:



目前,信用卡、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生活,减轻了即时支付的压力。但是,如果消费者经常使用消费信贷,并且叠加使用,很容易造成过度负债和信用调查受损等风险。近年来,消费者频频投诉授信额度过大、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或违约金过高、暴力催收等问题。此外,一些商家还通过贷款或透支等方式诱使消费者预付费用,然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经营,导致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所购买的服务,而且面临还款压力和维权困难。对此,中国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于2022年发布了第二期《消费者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放贷的营销陷阱,防止过度信贷风险。


一是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等业务,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谨防在营销过程中混淆概念,诱导消费者使用信用贷款,例如,用“优惠”等词包装小额信贷和信用卡分期付款服务;或价格公示不透明,未注明贷款或分期付款服务的年化利率;还有一些人故意诱导消费者在支付过程中选择信用支付。如果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注意阅读合同条款和授权内容,那么签署和授权过程相对随意,容易被诱导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等业务。

第二,引导消费者提前消费。一些机构利用大数据信息和准确跟踪,挖掘用户“消费需求”后,不顾消费者综合信用额度、还款能力和还款来源的实际情况,过度营销,诱使消费者提前消费,导致消费者过度借贷的风险超过个人承受能力。消费者应该知道,在使用消费信贷服务后,他们需要按照合同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信用卡分期付款和信用贷款等利息费用可能不优惠。按年率计算的综合贷款成本可能非常高,过度信贷容易导致过度负债。

第三,引导消费者在非消费领域使用消费贷款。诱使或默许部分消费者将信用卡、小额信贷和其他消费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如购房、炒股、财务管理和偿还其他贷款,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消费者将从消费信贷中获得的资金非法流向非消费领域,最终将承担相应的后果。“以贷助贷”和“以卡助卡”是不可取的。

第四,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权。一些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未能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如默认同意获得授权、一般授权等;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和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目的;上述过度收集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权。

针对上述问题,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消费者了解消费信贷的相关政策和风险,防范过度透支的消费风险,提高法律意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坚持量入为出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

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行收支规划。合理、合规地使用信用卡、小额贷款等消费信贷服务,了解分期付款业务、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实际支出等综合借款成本,在不超过个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消费信贷产品的消费支撑作用,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债务观、消费观和理财观。

二、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

树立负责任的贷款意识,不要过度消费和过度负债,选择正规机构处理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要警惕降低贷款门槛,在贷款营销宣传中隐瞒实际利率和费用标准。尤其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网上非法借贷的虚假宣传,远离校园不良贷款、日常贷款等掠夺性贷款。不要将信用卡、小额信贷和其他消费信贷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如房地产购买、股票投机、财务管理和偿还其他贷款。

三、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提高在消费过程中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得随意签字授权,并注意保管重要的个人证件、账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得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或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以免给犯罪分子提供机会。一旦发现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就要及时选择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权利。